房企投资正表现出一个重要的变化。
CRIC数据显示,投资百强前七月拿地金额同比增33%,中海地产、绿城中国和保利发展拿地金额位列前三,新增土地价值均超500亿元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建面同比却下降1.2%。
这意味着,房企拿地更集中在核心城市高总价、高货值地块。
今年以来,热点城市土拍热度不减,上海、深圳和苏州等城市楼面价纪录均被刷新。
随着各地城市更新的进一步推进,2025年下半年或将迎来更多“断供优质板块”的宅地入市,核心城市优质地块还将成为房企争夺的焦点。
土地市场仍然呈现出“点状高热”的特征。
尤其是一线城市,上海、深圳多个优质地块溢价率高达20%以上,带动一线城市溢价率大幅攀升至25.7%。
比如上海六批次热度最高的虹口区北外滩地块,经过143轮竞价后,绿城以64.7亿元竞得,而46.33%的溢价率,也是近年来上海溢价率最高的一宗宅地。
再来看深圳,南山前海宅地T201-0232经过158轮鏖战,最终被招商蛇口以21.6亿元,溢价率高达86%,创下深圳2024年取消15%溢价上限后的新高,同时,楼面价8.4万元/平方米也刷新了深圳最高单价纪录。
房企拿地金额的变化,也可以看出拿地更集中在核心城市高总价、高货值地块。
1-7月,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新增货值、总价和建面累计分别为13295亿元,6828亿元和5802万平方米,货值、金额同比增长17%和33%,只有新增面积同比下降1.2%。
值得注意的是,1-7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新增货值、总价和建面榜前三均为中海地产、绿城中国和保利发展。
其中,中海地产和绿城中国前7月新增货值均超千亿元,分别以1315.5亿元、111.6亿元排在第一和第二位,保利发展排在第三位,新增土储货值为943亿元。
从房企拿地金额来看,1-7月中海地产以658亿元排在第一位,绿城中国紧随其后,以602亿元排在第二位,保利发展以512.2位居第三位。
拿地金额TOP10房企仍以央国企为主力,民企仅滨江集团一家,拿地金额以352.6亿元排在百强第8位。
头部房企聚焦核心城市大力补仓,而民企也开始加码“抢地”,比如7月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等城市均出现民企高溢价拿地的情况。
市场点状高热背后,也反映出房企在核心城市补仓意愿仍然强烈。
但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,当前房企虽然有意加仓,但整体仍然保持谨慎和理性。
一方面,销售TOP100中仍有半数房企尚未有新增土储入账,部分房企投资能力“丧失”,且面对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之下显得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
另一方面,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,7月仅有三成房企拿地。
典型企业投资与整体表现略有背离。
CRIC监测的30家企业7月拿地总金额529亿,环比下降16%,但同比增长超过五成。与去年月均投资相比增长5%。
虽然月度投资金额保持在年内低位,但仍好于去年,在优质地块的加持下,头部的企业拿地意愿正在修复。
其中,中海地产、绿城集团在上海、杭州等城市积极拿地,单月拿地超过150亿,而招商蛇口也在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落子,单月拿地接近70亿。
但一个共同的趋势是,当前企业拿地始终聚焦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。
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均明确“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”,随着各地城市更新的进一步推进,以及在房地产供给侧管理进一步优化,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多“断供优质板块”的宅地入市,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成交还将保持高热。
房企投资对于城市的选择已形成共识,资源向高能级城市集中,郊区乃至低能级土地市场将继续遇冷。
、城投托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拿地格局,而央国企在土地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几乎“包场”核心城市优质地块,民企则在部分止跌回稳的城市中寻找结构性机会。
牛策略-正规实盘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-云南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